咱中国可是罐头生产和出口的大户,产量占到全球近四分之一。可现实有点尴尬,国内罐头消费量却以每年 12% 的速度下降。反观欧美国家,那囤罐头的热情高涨得很呐。这罐头,作为预制菜的老祖宗,咋在咱们国内就这么不受待见呢?今天,咱就来唠唠这背后的门道。
说起罐头的历史,那可有年头了。它最早诞生于法国拿破仑时代,是为了给行军打仗的士兵提供方便的食物。1804 年,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用玻璃罐灌装、加热并密封保藏食品的方法,这就是罐头的雏形。后来,英国的彼特・杜兰德发明了更便于运输的金属罐,让罐头得以大规模生产。1893 年,我国在广州建立了最早的罐头厂 —— 广州广茂香罐头厂,还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。打那以后,沿海和内地不少地方也纷纷建起了罐头厂。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罐头在国内也是很受欢迎的。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,罐头可是稀罕物,逢年过节走亲访友,拎上几罐罐头,那是相当拿得出手。像水果罐头,那可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美味。不过,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大家的餐桌越来越丰盛,罐头渐渐被边缘化了。
如今,在欧美国家,罐头可是日常饮食的刚需。据统计,欧美国家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可达 21 公斤至 33 公斤,每年全球罐头食品总供应量近 5000 万吨,品种多达 2500 多种。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,比如疫情期间,或者像现在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通胀走高,食品价格大涨的时候,囤罐头就成了风潮。中国罐头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,在海外市场那是卖得相当火爆。2022 年,中国罐头食品出口量达 312.5 万吨,出口额 68.9 亿美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 12% 和 22%,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。
再看咱们国内,市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。国内罐头总产量虽然高,但本土消费市场一直不太给力。美国罐头人均年消费量能到 90 公斤,西欧是 50 公斤,日本 23 公斤,而我国仅仅只有 1 公斤。为啥会这样呢?
一方面,消费者的观念是个大问题。很多人觉得罐头里有大量添加剂,不健康。其实啊,这是个误解。罐头食品是经过严格的加工处理,通过密封和杀菌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,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。但这个观念在消费者心里根深蒂固,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。比如说水果罐头,很多人就觉得不如新鲜水果有营养,可实际上,罐头水果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损失并不多。
另一方面,市场竞争太激烈了。现在市面上各种美食层出不穷,新鲜出炉的面包、刚采摘的蔬菜水果、花样百出的零食,都在抢占消费者的胃。罐头食品的品类相对单一,创新速度也跟不上。而且,罐头食品的营销做得也不够到位,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了解现在的罐头有啥新变化。就拿小份量罐头和无糖、低糖罐头来说,这些针对年轻消费者和特殊人群推出的产品,知道的人并不多。
另外,价格方面也不太占优势。罐头的生产、包装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,导致价格相对偏高。在消费者看来,花同样的钱,能买到更新鲜、更多样的食品,为啥要买罐头呢?
不过,罐头行业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。随着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,厨房简单化、户外运动和休闲旅游兴起,罐头食品方便、卫生、易携带的特点,其实是符合这部分消费潮流的。企业要是能抓住这些消费场景,加大研发和营销力度,说不定能让罐头在国内市场重新焕发生机。
总得来说,中国罐头要想在国内市场逆袭,得从改变消费者观念、加快产品创新、优化价格策略这些方面下功夫。希望未来,罐头能重新走进咱们中国人的日常餐桌。
各位朋友,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意思,就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,祝您天天都有好运气,干啥都顺风顺水,钱包越来越鼓哟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